一、灌装精度异常
表现:灌装量忽多忽少,误差超过±1%;同一批次内部分瓶子灌装量偏差明显。
原因:
1.灌装泵磨损:柱塞泵密封件老化、蠕动泵软管破裂,导致流量不稳定。
2.物料粘度波动:低温时药液粘稠度上升,影响流量控制。
3.定位不准:瓶子与灌装头对位偏差,药液外溢。
解决方法:
1.定期更换易损件:柱塞泵密封件每500小时检查一次,蠕动泵软管根据物料腐蚀性每周或每月更换。
2.加装温控系统:对高粘度药液管道进行恒温加热(如生物制剂常用37℃保温),确保粘度稳定。
3.升级定位装置:采用视觉定位+伺服电机纠偏,将对位误差控制在0.3mm内。

二、灌装头滴漏
表现:灌装结束后,灌装头残留药液滴落在瓶身或传送带上,导致瓶身污染、物料浪费。
原因:
1.止回阀失效:硅胶阀芯磨损、卡入异物,无法全闭合。
2.负压不足:真空系统泄漏,无法及时吸回残留药液。
解决方法:
1.采用快拆式灌装头设计:每日生产后拆卸清洗止回阀,每月更换一次硅胶阀芯。
2.加装真空度监测仪表:当压力波动超过±5kPa时自动停机报警,及时排查管道泄漏点。
三、设备运行卡顿
表现:传送带间歇性停滞,瓶子输送不连贯;灌装头升降卡顿,与瓶子不同步。
原因:
1.传动系统故障:链条/皮带松动、齿轮箱缺油,导致动力传输中断。
2.传感器误判:光电传感器被药液污染,无法识别瓶子位置。
解决方法:
1.建立设备点检表:每班次检查传动部件松紧度,每周为齿轮箱加注食品级润滑油。
2.传感器加装防护罩:如透明亚克力挡板,并配备自动清洁毛刷,每小时擦拭一次感应头。
四、无菌性不达标
表现:无菌检测时出现微生物超标;灌装管道内壁残留药液滋生细菌。
原因:
1.CIP/SIP不全:清洗液浓度不足、灭菌温度未达121℃。
2.设备死角多:管道焊接处有缝隙、灌装头结构复杂难清洁。
解决方法:
1.优化清洗流程:采用3%氢氧化钠溶液循环清洗30分钟+纯蒸汽灭菌20分钟(温度≥121℃,压力0.12MPa)。
2.选择没有死角设计设备:如卫生级快装接头,内壁粗糙度Ra≤0.8μm,减少药液残留。

五、卡瓶与炸瓶
表现:主行走梁和后行走梁交接时,瓶子卡停或炸裂。
原因:
1.行走梁行程错误:主行走梁提前松开,导致瓶子不稳。
2.部件错位:主行走梁与上下靠瓶板存在偏差。
解决方法:
1.调整主行走梁行程凸轮:确保前行走梁夹取瓶子时,主行走梁保持稳定。
2.点动检查对中性:通过点动走瓶测试,明确各部件位置是否准确。
六、灌装针头问题
表现:灌装过程中针头断裂或安装不到位,导致药液泄漏或灌装失败。
原因:
1.针头适配性差:通用针头与设备不匹配,粗细或长度不符。
2.安装偏差:针头未对准瓶口,导致碰撞断裂。
解决方法:
1.使用原厂适配针头:按设备型号精准定制,确保粗细、长度匹配。
2.调整安装位置:使针头始终位于瓶口中间,避免偏移。